12月31日,這一晚因為屏風表演班 -- "京戲啟示錄" 這部舞台劇,使得跨年夜被深深地感動著。
 
一個堅持做手工戲鞋的父親,一個試圖振作的老戲班,一個關於父子、關於傳承、關於戲劇與人生的故事。《京戲啟示錄》導演李國修老師與父親回憶的故事為架構,故事融入國修老師個人的成長經驗及經營劇團的感觸,透過傳統京戲與現代戲劇虛實的交錯,打造出《京戲啟示錄》的動人故事。
京戲啟示錄》可說是李國修老師的半自傳作品, 父親的座右銘.......人一輩子作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一直影響著他後來的人生,透過這個作品他表達了對父親的愛與思念,以及對戲劇與人生的領悟。
 
劇情簡介:
導演李修國屢敗屢戰,想起父親曾經提及的京戲戲班的故事,於是將全部的心力寄託在即將上演的新戲《梁家班》。故事描寫四○年代梨園行京戲班子,在傳統與創新間掙扎求生的興衰血淚,而動盪不安的年代,更使戲班子賴以維生的戲台搖搖欲墜 !
》劇裡做戲鞋的李師傅實為修國的父親,修國在扮演自己父親的同時,漸漸體會父親給予他的影響 -- 身處不同時代,但父子一脈卻同樣在舞台上燃燒全部的青春與熱情。這齣戲對修國有著特殊的意義,於是作品成敗讓修國倍感壓力。但首演在即的「風屏劇團」,擺脫不了人事糾葛的紛爭,紛至沓來的烏龍鳥事,讓修國心力交瘁,最後竟決定解散「風屏劇團」.......
 
裡頭李國修的父親常常罵的一句 "進你娘" 引起不少笑果,雖然是一句髒話但卻可演出許多含意及戲劇的張力 !!
 
這齣戲我在2007年4月時就先行買票了,31日這一天終於坐上前面第五排的觀眾席,因為對京戲的喜愛度有種莫名的喜好,因此對內容事先有特意去了解一下,也算是為本戲在開演前先作了一番功課。而整齣戲看完我依舊給予很高的評價,算是一齣值得推薦的好戲。
 
風屏三部曲,基本上是分別搓合了三種不同的戲種,以戲中戲的形式表現。「京戲啟示錄」顧名思義就是融合了傳統京戲與文革時期的樣板戲,探索著傳統與創新,以及 "" 這個課題。
 
有朋友曾問過我:三部曲都是戲中戲的模式,你不會看膩嗎?!
我是這麼想的,戲中戲有很多種呈現的相貌,是演員功力的極致表現,要看膩很難。而這齣戲的表現也的確讓我驚艷,如果認真要去算有幾層戲中戲的話,第一層當然是扮演風屏戲團的演員第二層是風屏演員演梁家班的戲子第三層是梁家班戲子上演打魚殺家這齣戲,而戲中戲最耐人尋味的部分是永遠算不清哪邊是戲哪邊是現實人生,舞台上演的是戲,下了舞台何嘗不是另一齣戲?!
 
劇中我最愛的一句話就是:『人在過去,不知道現在,人在現在,也看不見未來,但從現在看過去,卻可能看到未來。風屏戲團團長 - 李修國名言。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的確,好好做好一件事,真的不容易,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遺憾。
 
紛爭擾嚷的風屏劇團依舊延續著前兩部的人事糾葛,各種形式的干擾從台前到幕後都讓觀眾無所干擾的探知一二,面對大環境的變化,京戲人口的流失,倫理的薄弱化,種種的考驗化作幕幕的精彩,讓所有人激盪成一齣掌聲不絕的好戲。
 
一桌兩椅,簡單的三件道具,直指京戲的精髓。
一桌兩椅是京戲舞臺的傳統佈置,配合演員的演出,幻化成大千世界。在幕前、幕中、幕後,隨著一樁兩椅的位置與擺放方式,時間與空間的自如轉換,讓人忍不住想更加了解京戲。
想想,其實自己還蠻慶幸處在一個文化匯集之處、一個言論自由的時代,不然應該無福享受這麼一齣絕對會被禁演的戲劇吧。相較於戲中文革時期的樣板戲 - 智取威虎山,讓我想起同時期台灣也有類似的政令宣導劇,無關批判,當然也不關優勝劣敗,只是執政者的思維還真是類似呀,哈哈哈 ^^。
 
PS. 同時也很感謝好朋友 - 榮小玉黃琪琪林小娟」三位好人陪我一起渡過這另人難忘的跨年夜。

一桌兩椅

京戲啟示錄 - 典藏版 2007

京戲啟示錄 - 典藏版 - 200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